基泰建設於北市大直街94巷海砂屋都更案「基泰大直」,因施工不慎導致鄰近連棟公寓傾斜下沉,1樓變地下室。而在基泰大直對面也有另一處工地——聖得福新建案「躍大直」,也是因海砂屋重建的都更案。

海砂屋導致房屋結構問題,是否也與這次大直街公寓傾斜下沉有關?

建築師表示,大直公寓下沉附近兩建案均為海砂屋都更,台灣在1981至1986年間興建的房子存有海砂屋風險,顯示該區周遭相近屋齡建物海砂屋機率很高,有潛在風險,建議以建案中心往外10間建物做氯離子濃度檢測及傾斜度監測,確保居民安全。


 

什麼是海砂屋?

海砂屋正式名稱是「高氯離子鋼筋混凝土建築物」,即建築房屋時混凝土所用的砂;用的是來自海邊的海砂而非正常所用的河砂。由於海砂中含有氯離子,短期會使牆面滲出白色的痕漬,即俗稱 之「壁癌」,長期則會加速腐蝕鋼筋,造成混凝土塊剝落,嚴重損害房屋的結構體。 

海砂屋最常見的現象發生在天花板或樓地板會反覆坍塌、漏水,房屋三大主結構樑、柱和樓板都有不同的保護層,即使用的鋼筋、水泥有厚度,用來杜絕跟外界的氧和水氣接觸,但樓板的厚度最薄,使得海砂屋最常出現樓板崩塌的情況。

而海砂屋是因為混凝土內拌合了過高的氯離子,導致長期腐蝕結構, 1994 年以前,台灣法規中並沒有要求氯離子含量標準,後來經濟部標檢局在 1994 年才終於制定規範,要求「新拌混凝土」最大水溶性氯離子含量必須要每1立方公尺的容許值小於0.6公斤。到了 1998 年則更進一步修訂標準,嚴格要求「新拌混凝土」中最大水溶性氯離子含量必須每1立方公尺的容許值小於0.3公斤。

隨著時代、房屋標準嚴格化的變遷,經濟部又在 2015 年修訂標準,要求「新拌混凝土」氯離子含量須小於0.15公斤。這個標準是越來越嚴格,希望能增加地震帶上居民的居住安全保障。

所以1994年以前的老舊建築,海砂屋的可能性偏高,許多房屋坍塌都是1994年以前的建物,之後興建的房屋因為法規檢測標準嚴格,氯離子含量會越來越低,民眾如果擔心住到海砂屋,可以用國家法規標準的調整年限作為參考指標。